心理咨询

推荐了解: 文心应用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愈互助 > 认知行为 >

催眠术的优缺点比较

添加时间:2019-04-01 11:57

运用催眠术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有许多明显的优点:催眠状态下,研究者可以严格地控制实验条件,而常规实验方法往往无法做到,例如催眠术可以将各种带有情感的事物变成纯粹的情感形式独立存在,并加以精确的控制;在催眠状态中产生的记忆缺失,有助于消除一个实验留下的有意记忆痕迹,使一系列的实验不受前一个实验的影响;催眠术后,被试处于清醒状态,完全忘却了催眠状态时的情境,如果给予有关的提示,在一定的程序控制下,才可重新复活,因此减少了被试自发的、有意识混淆实验论据的可能性;催眠指令可以使被试的疲劳和单调感减少到最低程度;对言语刺激被试能迅速形成某种强度的情感反应,对被试进行实验后调查,获得醒悟时的信息,还可以与催眠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等等。
  催眠术作为实验研究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1)被试有可能假装执行催眠指令,伪造角色行为,故意欺骗,使实验结果失真,避免的方法是在开始进行催眠训练时就要求被试务必如实报告。
  (2)处于催眠状态的人非常容易对实验环境的需求特征做出反应,也就是说,被试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自以为是主试希望他们产生的各种反应。这一点对实验很不利。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将各种实验结果分别开来,成为独立的论据;使用附加被试(这些人必须具有微弱的催眠易受性),要求他们模拟那些处于催眠状态中的被试的行为,以便进行对照;在设计实验指导语时,有意隐瞒实验的真实目的;实验后,让被试从催眠状态中醒悟过来并进行调查,检验在实验中是否存在虚假情况。
  (3)在实验中,研究者为图方便常选择那些催眠易受性高的人作被试,因此,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受到怀疑。但主张运用催眠术的心理学家们则认为,虽然实验中所选择的被试催眠暗示性程度相似,但不可能存在一致性的经验主义迹象,因为被试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如果对被试进行严格的挑选,结果必然是被试数量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实验结果的普遍性。
  有心理学家认为,催眠状态中的人可以作为理想的实验分析的“标本”,不过,对每一个被试的反应应该分别进行统计,而不要将几个被试的反应放在一起统计,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将实验效果区分开来。 



免责声明:为传播心理学,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或摘取自网络和刊物,对于该内容所涉及之正确性、抄袭、著作权归属,是否合法性或正当性如何,本网站并不负任何责任。如本网站所载内容涉及您的版权,请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第一时间将所涉及内容立即删除或向您支付相应稿费。联系电话185 6172 0079,邮箱wenxinlingyue@163.com。
------分隔线----------------------------

分享到

    易凡
  1. 互助成员:易凡
  2. 过往心理咨询无效或受挫者的难题解决更见长
    砭艺
  1. 互助成员:砭艺
  2. 砭艺创编者。祖籍河北沧州。
    文心
  1. 互助成员:文心
  2. 家佳心理发展互助团发起人。山东济南人。

返回头部

心理咨询师

Copyright © 2016 文心应用心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鲁ICP备17030079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