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心理咨询

推荐了解: 文心聆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社会适应 > 社会责任 >

职业倦怠

添加时间:2019-04-02 10:52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如何克服这种职业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表现症状

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 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 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3.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分类

职业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它被发现为职业倦怠的核心纬度,并具有最明显的症状表现。

2. 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对工作敷衍了事,个人发展停滞,行为怪僻,提出调度申请等。

3. 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认为工作不但不能发挥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无味的繁琐事物。

来源

职业倦怠的感觉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

1. 职业倦怠症好发的高危险职业群有哪些?

据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不过,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

2. 找对工作了吗?

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赶紧找到一份工作会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最后糊里糊涂进入职场工作,根本没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好像入错了行,这种严重职业错位的情况,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3. 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

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症的折磨。A型性格是一种“工作狂”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情绪急躁,进取心强,在外界看来好像冲劲十足,就像永不断电的长效电池,实际上身心状况超支付出,而易导致身心的倦怠。

4. 来自工作内容或职场环境的失衡。

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工作自主、薪资待遇不合期望、职场的人际关系疏离、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或是和公司的理念不和,都会变相引发职业倦怠症。

5.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职业倦怠与工作自主性、责任心和工作心理成熟度都有关系。工作自主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工作心理成熟度可以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职业倦怠与责任心呈负相关关系;工作心理成熟度可以正向调节责任心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当工作心理成熟度高时,随责任心的提高,职业倦怠下降趋势较为显著。

影响

1.资源缺乏、时间压力和工作量的增加都会导致职业倦怠。你会发现你正在试图离职,你不时地请病假,却仍然遭受着焦虑和抑郁。而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你的思想,最近的研究发现,职业倦怠甚至与2型糖尿病有联系。当你处在持续的压力和不健康的状态之下时,你身体里的胰岛素也会不正常。

2.具有倦怠现象的人还会表现出一种慢性衰竭。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头昏眼花、恶心、过敏、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和僵直、月经不调、腺体肿胀、咽喉痛、反复得流感、传染病、感冒、头痛、消化不良和后背痛。其中,呼吸系统传染病和头痛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还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肠胃问题、溃疡和高血压。

3.除了身体上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睡眠紊乱的状况。有些人失眠,他们感到紧张、亢奋、不能放松下来,头脑中总是出现那些令他们忧虑的事情;有些人又睡眠过多,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睡觉。

症状判断

身体方面

具有倦怠现象的教师表现出一种慢性衰竭。包括深度疲劳、失眠、头昏眼花、恶心、过敏、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和僵直、月经不调、腺体肿胀、咽喉痛、反复得流感、传染病、感冒、头痛、消化不良和后背痛。其中,呼吸系统传染病和头痛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些人还会出现更为严重的肠胃问题、溃疡和高血压。

除了身体上的症状之外,还会出现睡眠紊乱的状况。有些人失眠,他们感到紧张、亢奋、不能放松下来,头脑中总是出现那些令他们忧虑的事情;有些人又睡眠过多,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睡觉。每当早晨起床时,老师们感到很累,经常不想去学校面对要做的那些事情。一位老师将自己的情况与同一所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做了对比:

“我们的情况正好完全相反。我中午要睡一个小时,晚上 8点钟上床睡觉,但第二天早上却还是感到没睡醒,起不来;我朋友的问题是她睡不着,她整夜在床上翻来覆去,算起来大概只睡了2个小时。”

处于压力下的人也产生了饮食上的坏习惯。如随便对付点什么,吃得特别快,或用午餐时间赶工作,干脆不吃。长此以往,有的人厌食,有的人又会暴饮暴食。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有的老师体重猛增,有的老师又瘦得太厉害。

智力方面

倦怠对智力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白天我们在工作,随时随地在接收周遭的大量信息,并对之作出判断和反馈。倦怠的教师却会觉得这些信息所带来的压力势不可挡,他们无法很好处理这些信息。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为他们正被头脑中的对抗性情绪困扰。一些人表现的心神迷乱或者不知所措,另一些人会很容易发怒而且对他们的工作表现不满。

他们在做决定时很艰难,常常拖延和犹豫不决。一旦做出决定,又很难承担相应的责任。一个典型的反映是: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不对的。

社会方面

倦怠教师的社会行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她们与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危机重重。

很多人感到精疲力尽,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在上课以外的其它时间里,她们都尽量只呆在自己的办公室,不想和其他年级或其他学科的老师接触,也不想参加什么篮球赛、乒乓球赛之类的活动。

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教师变得越来越缺少同情心,不愿意深入到学生的问题中去。她们对学生漠不关心,讥讽学生所犯的错误,稍不如意的事情都令她们难以忍耐。有些教师甚至会把怒气发泄到学生身上去,没来由地惩罚学生们,使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彼此产生很深的隔阂。

处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师会以玩世不恭或讽刺现状来减轻挫折感。她们嘲笑同事和学生,藐视行政管理,藐视学校。开一些有关学生、学生父母、同事和行政管理的恶意玩笑。

情绪方面

最初教师们是不愿意承认倦怠的存在的,后来教师宁愿归咎为别的人或别的事,而不愿去辨别来源,也不尝试讲出问题。渐渐地教师们开始怀疑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但是又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她们只能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工作上的、人际上的竞争,时刻提防着别人,就很容易变得偏执和猜疑。

个人成就感的降低、自责和丧失自尊心也是倦怠的特征。一位教师说:“ 我曾经为教学感到很兴奋,现在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对着孩子们大喊大叫。我感到非常内疚,但是日复一日地应付他们让我很沮丧。”这种 较差的自我感觉会导致更差的工作表现,会令教师们觉得她们先前的判断是对的,她们确实是能力不足,虽然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的。

被失败和失落的感觉啮食的结果就是个体自尊的崩溃。对于教师来说,当他们感到他们没有达到自我预期时,他们就失去了自尊心。例如,当他们无力产生新主意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沮丧。一位教师的廖廖数语显露出这样的沮丧:“我变得缺乏创造力,变得更加墨守成规。我什么也不做了。”她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还失去了学校的全体教师的支持。“我们(全体教师)变得孤立起来,不再谈论我们的教学,办公室里的气氛很消极,充满了闲聊。我现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资格做一名教师。”

精神方面

因为教师被倦怠压倒了,所以生活起来沉闷无趣。与学生、同事及家庭的关系变得危险,甚至个人的精神世界也被摧毁了。

保持工作、生活的平衡、协调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个人需要、工作和家庭都平衡起来的时候,人在精神上就会感到和谐、平静,但是倦怠的教师恰恰就是生活在不平衡之中的。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挫折和压力以后,工作的乐趣、信心和创造力都消失了。她们退缩到角落里,压抑着自我,出现恐惧、焦虑、孤立和冷漠等精神上的问题。一位教师说:“我感觉自己跌进了一个黑洞,我感到很绝望。我不得不在自己崩溃之前逃离学校。”

这时的她们会想从挫折中解脱出来,逃避现实——到一个新的学校去或退休。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很多抱怨的、不满的教师感到无法再支撑下去了,辞职离开了这个曾经让她们引以为豪的职业。

倦怠起因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以下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包括:

工作负荷:如工作过量;

控制:控制中的不匹配与职业倦怠中的无力感有关,通常表明个体对工作中所需的资源没有足够的控制,或者指个体对使用他们认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没有足够的权威;

报酬:可以指经济报酬,更多的指生活报酬;

社交:比如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没有积极的联系(有可能由于工作把个体隔离或者缺乏社会联系,但同时工作中与他人的冲突影响严重);

公平: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评价和升迁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

价值观冲突:员工和周围的同事或上司价值观不一致。[2]

解决方案

六法全书

工作是每个人必须做的事,然而千篇一律的工作又容易让人疲倦。大概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有想放弃、不想做的念头,这都是一个人正常的心理疲劳期。有个方法,可以让你克服这样的心理疲劳,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天天工作天天UP!

许多人觉得工作很累,不见得是生理上的疲劳,有时是心理上的疲倦。美国许多学者用“Burnout”这个名词来形容工作失去成就感、价值感、心力交瘁或筋疲力尽等。原因是,某个人献身于某种理想、工作或生活方式中,但却没有获得预期的报酬,不一定是物质的奖励,但没有价值感,或没有受到该有的激励、重视等,最常造成的结果就是离职率偏高。

有一种情况是不必换工作,只要调整的作息或心态的,这里建议你采用以下方法。

快乐工作的六法全书

  A计划———(Action)采取行动:当在原来组织发生问题时,问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自己有什么选择,可以主动和老板沟通发生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A计划永远是优先的策略,也是改变问题的治本方法,其它都是辅助型的做法。
  B计划———(Belief)调整观念:如果A计划无法解决,应该考虑调整自己的主观思想。有几个策略,例如比下有余的策略,还有一种人就是用乐观到底的策略。
  C计划———(Catharsis)抒发情绪:可以找朋友把情绪抒发出来,情绪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最好能够疏导。
  D计划———(Distraction)散心调剂:如果生活上有一些兴趣、嗜好,能够让你暂时转移注意力,这是避开压力很好的辅助策略。
  E计划———(Existential-ism)发现意义:很多人倦怠是因为工作失去了意义。Ex-istentialism是存在主义的意思,就是你做这个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必须好好地问自己,到底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这个工作对你还有没有意义?如果你连一点意义都找不到,也许就真的该考虑换工作了。
  F计划———(Fitness)增强体能:就是强调要充电,饮食、营养、运动以及适当的医药,保持健康的身体。所有的心理健康其实是要以身体健康为基础,一个人假如能够生活作息正常、适当运动,活力充沛,就会跟倦怠状态有很大不同。

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对工作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职业倦怠,对于稳定员工队伍、提高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隔线----------------------------

分享到

    赵艳玲
  1. 专家名称:赵艳玲
  2. 家佳心理发展互助团倡议者
    砭艺
  1. 专家名称:砭艺
  2. 砭艺创编者
    易凡
  1. 专家名称:易凡
  2. 过往心理咨询无效或受挫者的难题解决更见长

返回头部

青岛心理咨询师

Copyright © 2016 青岛文心聆悦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鲁ICP备17030079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