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

推荐了解: 文心应用心理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互助共享 > 原创文章 >

感恩的心是如何教出来的

添加时间:2023-05-13 22:02
这段激情,什么效果?
 
任重道远![合十][合十][合十]
 
道德绑架亲情债,压在心头重如石,何为孩子没良心?学好报恩最重要
 
吃谁的就感恩谁!是什么?
 
假如此言成真,会怎样?
 
良心到底是什么?校长不妨说说看,失去自我不好受,父母可有体会到?
 
中国教育最缺失的是什么?不教育
 
道德绑架
 
法律规定的义务是赡养,不是孝敬吧
 
望父母,多接纳,求认同,不责骂,给空间,还自由,不捆绑,顺其自然平常心,孩子就会没压力,发挥最大光和热。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教孩子做人
 
弟子规是很好的读本
 
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方式有很大作用如同孔融让梨
 
黄香温席
 
百善孝为先
 
陪伴,接纳,包容,认同,赞许,支持大概就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了吧。
 
家教最重要
 
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家长是孩子的典范,偶像
 
孩子还不懂感恩的时候,灌输感恩的说教,这是不是教育的再一次失败呢?如何让孩子自己理解感恩,而不是压着头让他去感恩,这是不是教育应该反思的方向?
 
孩子是一张白纸
 
子不教父之过
 
一生下来难道都会了还用后期的三联合教育吗?
 
 
教育的轮廓,在我的理解中,教,是增加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育,是保护和陪伴孩子的成长,所以所有的教育,都是围绕在教孩子怎么认识世界,和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发育的。
那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呢?
学校教育,是系统性,全面性的,让孩子从浅入深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过程,这是无法要求所有家庭都可以达到的程度,也是孩子要去学校学习的意义。
正因为国家建立了学校,帮助家庭承担起系统教育孩子的这份责任,所以家庭教育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其实不是的。
家庭的教育,侧重于对孩子的引导和保护,不仅仅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对认知这个世界的求知欲和良好的习惯,家庭更是孩子受伤时最安心的避风港和心灵的寄托。
所以家庭的教育,应该是更全面的,更深度的需求教育。从孩子学会如何实现生活自理到独立,感受到家庭保护的安全感,走出社会如何自爱和尊重别人,到最后实现个人价值,这一切的需求关系理念都是在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都是从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影响和认知。
两者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
虽然国家建立的学校教育可能让部分家庭感觉不公平,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教育是可以让孩子快速融入更高社会阶层的阶梯。
 
 
为什么要感恩?
我认为感恩是体现一个人的教养的最好表现。
在马斯洛的五个心理需求层次理论里,感恩是在安全感之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理状态表现。
具体来讲,对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师,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对兄弟姐妹,感谢相互的陪伴。
是对他人为自己一定付出的感谢,小到碰面的一个点头,到同事帮忙后的一杯奶茶,再到送礼给别人帮忙拿下自己需要的业务,这都是感恩。感恩是一种从内心认可程度表现出来的具体行动,是一种付出。
懂得感恩的人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感受到的一定是美好的体验。
 
 
在家庭关系中,为什么即使喜欢你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你,为什么还会存在着摩擦呢?
父母的职责是保护孩子,从牵着孩子的手姗姗学步,到安顿孩子早睡,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小的时候一切是那么美好,可长大了怎么一下子都变了,变得让自己无法控制了?
你看,从你开始教孩子学走路,等孩子会走路后就开始想跑了,因为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强烈的,他看到别人跑,他也想体验下跑的感受,那大人在孩子跑的时候应该怎么保护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跑的地方,在有磕磕绊绊的地方或牵着孩子一起走,或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会跑的孩子,还会愿意让你牵着走路吗?
所以父母的保护,应该是有边界感的,懂得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告诫孩子存在的危险才是父母最后能做的保护。
所以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的矛盾,主要还是家长的缺乏边界感,和缺乏共情孩子的情绪
 
 
沒錯,邊界感缺失,後果很嚴重。特別是媽媽,有的家庭爸爸也會這樣。如果都這樣,那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了
 
 
力是相互的爱也是
 
 
我本身的家庭也有這種情況,在和孩子她媽在教育孩子時有相反的邊界感。總感覺不是很好,但又說不上來這種感受。孩子的變現是服從權威。但又在行為上叛逆權威,獲得一些自我掌控感。周圍的太多人失去邊界了
 
包括她奶奶,外婆都是眼線,平時衹要不符合要求就會那“告老媽”來威脅。這樣的環境下。會讓她有“離家出走”的想法。
 
嗯,談到這個,引出一個問題:工作上的是邊界感會不會影響大人的情緒和壓力?進而在情緒和行為上影響到孩子(潛意識)。
 
 
娃精得很,啥都知道
 
 
工作上的边界感?
 
 
對,比如說給政府提供服務的
 
 
能再具体点吗
 
 
不喜欢这种专有名词。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意思?
 
項目申請。
 
比如别人插手你的工作,或者领导让你插手别人的工作
 
这样?
 
不是,是家庭和工作的邊界感
 
那就是加班咯
 
不存在加班
 
就是手機沒停過
 
在家裡也這樣
 
确实 有时候会
 
每當這個時候,在孩子眼裡媽媽是什麼狀態呢?
 
那我只能跟你说,辛苦了,心里给你默哀三秒。
 
服從權威,失去自我
 
這是所有孩子都經歷過的事情
 
這是矛盾的地方
自我和超我的矛盾點
 
因為工作這件事
 
在这个内卷的环境里,你不做,大把有人愿意做的思想比比皆是,只要你不是甲方,面对各种要求,你只有服从的权力
 
跑題了
 
競爭壓力是存在同一個時空不同輩的人身上的
 
互相理解才可以共情
 
那你的意思,是缺乏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边界感,给孩子或家人造成的影响?
 
沒錯,這個叫尊嚴
 
[偷笑]
 
其实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工作是什么,工作是实践学习成果的过程,而学习,是陪伴孩子学习的最好状态
在学习中,各自学习自己的,不仅给孩子建立一个学习的模板,也是让孩子明白学习重要性的重要途径
 
工作就是在社會上學習
 
學校是在老師的指引下和同學競爭互助一起進步。
 
而社會上沒有固定的“老師”,得學會自己做自己的老師。
 
嗯,所以我们的教育一直想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却没办法提供这样的环境
 
環境和理念背離
 
這個是通識教育的問題
 
这也是双减的一个目的,可现实是唯学分论
 
私塾除外
 
双减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中考分流,小学开始家长们就开始行动起来了,以前小学生还有点空闲时间,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卷了。
 
所以説越是政策越是相反的方向發展
 
人們已經卷習慣了
 
方式方法必須要變
 
学校一个问题,不应该强调作业,遵循孩子和家长的意愿,不应该考试,强调了孩子能力的高低
对于家庭物质充裕的,应该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运动和社交技能
 
有的孩子很小就休克,而且是在自己家的學習桌上。為啥呀?
 
我能想到的办法还是,德育,体验式,更深刻的品德教育。 每个家庭改变
 
不是不應該,而是“邊界感”
 
休克还是停课
 
宕機
 
不想学呗,给孩子补充下能量,精神上和生理上同时补充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还可以培养很多好的品质
 
给予之前,还是没有人问过孩子想要什么
 
这就是教育的意义呀,孩子想要的就是快乐,从心理角度讲,就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不会考虑5分钟后,半年后,10年后的事情,但大人可以这样任其自由吗,不行的,所以需要给孩子合适的教育环境
 
现在很多教育理念不都是讲内驱力什么的,其实就是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最简单的事情就是让孩子去运动,从运动中学习到坚韧,团结,配合,不服输的个性
在理论学习中,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目标,帮孩子分析该怎么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孩子的内驱力就有了。
 
很多事情講的太明白,孩子看了之後非但不會照做,反而逆向行駛
 
立足當下的需求是體現自我。但整個超我環境在孩子的感受中卻是擠壓變形。
很多孩子感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因此而多變。家長必須好好對待,就像是燒製茶器一樣。
 
火候不夠或者過量都會被打上“廢品”的標籤,但這是有生命的茶器,不同於普通的茶器。不光要煉身也要煉心
 
嗯,家长就是孩子的保护伞,不仅要保护孩子避免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也要帮孩子挡住学校的压力,不要让承受太大的压力
 
不会的,其实孩子逆向发展是一种探索欲的表现,当你碰到这样的情形,首先肯定孩子的想法和情绪,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站在跟孩子这边的。另外,要让孩子体验到或者明白选择的后果,是要自己承担的,但不能去干涉孩子的行为。
 
等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优秀不是自己教育方式超凡脱俗,而是因为孩子自己成长得优秀,那教育就成功了
 
大人都是固执狂妄的。娃精得很,啥都懂。
 
嗯,最好的家庭关系就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不干涉
 
你的還是你的,我的還是我的。
唯心論
 
[捂脸]
 
至少心理學上所謂的獲得感,就衹是一種思維的轉換,念的改變。  但如果不主動去找改變,這個“改變”就不會發生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了,养育之恩大于天
 
後天的父母和先天的父母
 
天賦和環境
 
概念在情境當中,義同
 
溝通原則
 
計畫是被事情賦予的。
主動的計畫在現代人身上似乎是一件挺難的事。
工作被動家庭被動,事業被動。充斥著被動的感和受。
著眼一部分個體的未來對個體的發展成長乃至家庭都是有助益的。
老話說抽絲剝繭,同這個事一樣計畫也是一個技巧活兒。
 
工作,家庭,事业都可以是主动。你可以一个人趟在家里混吃等死,但你却要出门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娃。怎么能说被动呢。
 
我指的是感和受
 
沒有說行 為
 
在此引出“知行合一”這個話題
 
一个人需要的是“对方需要我”,需要的是我“被需要”。这就必须假定对方是“匮乏”的,也就是把自己的匮乏感投射给对方。
        ——拉康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坛经》
(自性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并不匮乏,不需外求他人。
 
#自我调节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
外有五门,内有意门。
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欲望是“对欲望的欲望”,为了保持欲望,就需要不断制造“匮乏感”)
 
“那个矛盾,是一种孤独感。虽然为此痛苦不堪,但是又尽力维护着那种孤独感。经常是处在一种挣扎状态:既希望别人关注、关心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接触和回应别人,于是干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里又是那么地渴望被了解,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关注……”
“哪怕会后悔,也是继续坚持着去抗拒,而且矛盾到嘴里说出来的和心里想的完全相反。
 
世間一切相皆是空(心)相。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時間是人類通過感知創造出來的枷鎖,而也因為這個枷鎖才促使人類不斷的提昇對大自然的認知。
 
言行的先後性,“思前想後”
言行的衝動性,“魯莽”
言行的斟酌性,“前甲三日後甲三日”
言行的前瞻性,“慎始”
 
言行的應變性,“中庸”
 
言行的一致性,“個體性路徑”   “性格”  “人格” “命” 等等。
 
知,为认知,行,为实践,有相关的认知并实践去确认自己认知的准确性,为知行合一。
关于知行合一,明朝王守仁大家在《传习录》中有阐释: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就国内目前的情况,多少人认为自己好像懂得很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感觉自己什么也不懂,处处碰壁,也就985或者211大学出来的学生在“行”这块有所建设,一出来就基本可以上手从事相关的工作。
世人盲目,只认985或211,实际上无非是教育过程中引导的问题,却又无法普及相关的教育理念,造成孩子读大学似乎有用,却又没用的感觉。
 
情绪是大脑通过外界行为  图像  言语刺激和过往经验获得对比,再加上想象(正能量或者负能量),而产生的自我陶醉。(我相)
当受到过量的负性刺激之后(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产生保护自我意识的防御心理,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
 
知  由感和受而來,認 由個體的喜好偏頗(个性)而來;
文字  言語  技能  科技   衹是群體共識性的應用。
 
這樣也引出了職業化教育這個概念。
 
提供“職業的存在環境”,是完善整個社會生產體系的根本。
 
如何在後天環境中實現個體的天賦。
 
對待個體產生的差異之原因,是個體所處的情感環境不同。
 
對待個體  產生的差異  之  原因,是 個體所處的  情感環境異同。
 
期望是相同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行為上的表現:各顯神通。
但凡事不為過,自然水到渠成
 
然後呢?立了一个學業焦慮的標題,方案呢?
 
收集一些關於青少年教育上,學校方面的以及家庭當中的共生上的問題。找出來之後提出可行性改進意見。
 
个人观点,要精简基础教育体系,语文数学英语都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必备技能,一年级的知识都完全可以覆盖普通人的生活必须能力了。
真正让一个人生活中需要的,反而是体育音乐美术,甚至水电等基本维修的技能才能人生的主旋律
个人认为,可以覆盖一个人生活中所需要的教育,才是基础教育
 
生活教育。
 
嗯,基础教育应该加上历史
 
也就是説:目前人類搭起來的高樓大廈缺乏後續的維護人員。該培養接班人了
 
AI的出現也是需要人類去生產建設發明零件的。距離AI自給自足還早三萬八千年
 
都看的太高了,太理想化了,但现实没办法承受那么多的人去消耗,所以当退下来后,却又发现自己不知道何去何从
 
個人認為AI是反人類的
 
科技的进步,就是加剧自我的毁灭[偷笑]
 
机器的出现,把个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增加了工作效率,但相应的需要增加可操作设备的工人,全民教育从此开始了。
AI的出现,把个人从重复脑力劳动解放出来,但需要个人提高更高的知识储备,去操作AI和审核AI的输出,教育分化开始了,基础的生活教育和精英的创新教育。
 
生活史,心理歷史(文&武),行為歷史(商&賈)
 
確實
 
目前在分水嶺
 
本质上都是对工具的使用
 
具有同一性
 
教育领域这么多年搞下来,世界上的学者比我们看得明白多了。
 
中国的教育体系感觉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已经跟不上国际的脚步,在顶流的圈子里,中国可以留下的印记越来越少
 
不得不改,不改就跟不上,落後_挨揍
 
新一波的弱肉強食。衹是不再是明搶。而是採取溫和的同化措施建立平衡體系。
 
金融
 
改不了的。
 
必須改,不然得亡國
 
等我們這些老一輩的消亡,後面的孩子可就苦了
 
喚起社會危機共識,集體改革。
 
魯迅先生為何寫書?
 
讲我知道的,中国最顶级的武器是什么?核武器是吧,但美国已经开始在研究气象武器了,呼风唤雨只是小意思,甚至可以达到精准地震的程度
 
這個是自殺武器。大不了一起死
 
穿地蛋給他們來一群
 
中国应该在研发“上帝的权杖”了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自己的心态首先要有大爱心,人类本是一体。   天下本是一家。   反思一下,我们这么思考的动机是什么?  这种动机的潜意识,就是受害者模式。安全感的缺失。
 
哈哈哈
 
人類無法超越大自然。美國佬在自殺隨他們去。不作不會死
 
我沒有愛心,祇有觀察心
 
一個陌生人,憑什麼愛我???
恐怕衹是為了利益
 
當然該有的禮 得表現出來。這是尊重。
 
为什么爱你,因为你是我看见的世界的一部分。我带着爱去看这个世界,也包括你。[太阳]
 
“代表月亮消滅你”
 
有大爱
 
作為諮詢師:要看見自身的另外一面,而那一面鏡子就是來訪者
 
吾身处莲花镜界亦是莲花镜。
吾身处明镜台中菩提树下亦是菩提。
吾化身千万亿身万千亿身是佛。
吾行深般若菠罗蜜中,般若即吾。
五蕴是吾,空亦是吾。
吾无法带来黑暗,却只穿梭于光明。
吾不现身于过去,不存在于未来,只于现时现刻闪烁不歇。
 
 我希望我们在具体的事情上落实到行动和结果的呈现上下功夫,理论和方向可以在呈现上去磨合。  比如,我们设计了某个文章或者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并做尝试,最终形成结果。然后再反思。
 
 
我們看到的衹是某個時空角落里呈現出來的“相”
 
具體的事具體分析,具體的人,具體觀察。沒有“患者”哪裡來的醫生。
空造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可信度也不存在可行性。
 
多找幾個患者。進行集體諮詢。個人認為這是我們的宗旨
 
但人是個體意識很強的生物,一般不願意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
 
這個特點也可以說是弊病,這是中國傳統教育帶來的
 
諮詢師守則知道嗎?
 
請問誰會輕易暴露患者的信息和個人事件?
 
我來這麼久沒幾個願意說的。
 
有人領頭講嗎?這是違背守則的事
 
混吃等死早晚喂狗就是一个电影上说的一句原话
 
能扒知乎上的案例吗[偷笑]
 
目前没钱做心理咨询,还能怎样疗愈自己?
听说,自己看心理学书籍只能作用于意识层面,而只有跟好的心理咨询师一起工作,才能在潜意识层面发生作用。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安全感缺失、爱无能(亲密关系障碍)和空心病。一次咨询约500,改变人格的咨询需要100次以上。我短时间没有这么多钱,还能做些什么疗愈自己呢?
 
這個是知乎上的一個案例。
 
這個是綜合體系的問題。怎麼解?
 
我之前發的一些心相,是我的個人經歷。
請問你們看到的是什麼樣的場景?
可以說嗎?
 
缺失父母的陪伴,没有建立起家庭感。
安全感,亲密关系障碍,空心病,都是因为没有长时间没有获得亲情的温暖导致的,这是需要外界提供的,靠自己的本能去改变,比较难。
可以提供的建议,就是改变自己生活的环境,能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当然比较快,或者养一只宠物也是可以的代替情感上的缺失。
当然,要根本上去改变这个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学习去增加自己的能力,展现出个人价值,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分隔线----------------------------

分享到

    文心
  1. 互助成员:文心
  2. 家佳心理发展互助团发起人。山东济南人。
    砭艺
  1. 互助成员:砭艺
  2. 砭艺创编者。
    易凡
  1. 互助成员:易凡
  2. 过往心理咨询无效或受挫者的难题解决更见长

返回头部

心理咨询师

Copyright © 2016 文心应用心理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鲁ICP备17030079号
鲁公网安备 37021302000519号